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jīng)常開展的活動?靵韰⒖荚u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 1
1、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設計有效。
李老師鉆研教材深入,把我教研活動主題準確,她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為:
。1)讀中感悟,品析人物形象,欣賞人物事跡。
(2)體會寫作方法,領悟對比、首尾照應等寫作手法。
既準確地把握了本科教學的主要內容,又與本次教研活動的主題很好的結合。目標設定很是準確。教學中沒有過多的繁冗的做作,而是注重了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特別是對“對比和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在文中用在何處,有何好處等做了重點點拔,因此教學設計也相當有效。
2、課模運用嫻熟,我們很受啟發(fā)。
我校的課模為“四段九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四段即“問題導學--自學探究--質疑點撥--鞏固提升”。李老師在設問導讀環(huán)節(jié)只提出了三個問題:
。1)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2)李大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作者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既對課文內容有了總體把握,有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與本次教研活動的教研重點很好的切合在了一起。自學探究環(huán)節(jié)給了學生充分的`自學探究時間和交流時間,老師的點撥采用抓住疑點、難點進行追問,但卻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而是順勢利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鞏固提升環(huán)節(jié)的課后作業(yè)留得也很巧妙。
3、重視朗讀,為習作奠定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的最佳途徑。而讀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如同造房子,基礎越堅實,房子才能蓋得又高又大。隨著年級的升高,到了高段教學,尤其是今天的“對比和前后照應”寫法的學習和運用,想要在課堂上就見到運用的效果很難,唯有把讀重視和指導到位,才能在課后的習作中運用自如。李老師做的很好,很好的詮釋了讀寫結合的具體做法。值得我好好學習和借鑒。
另外李老師對學生長期不斷的激勵性評價也是我學習的好素材。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 2
聽過楊老師執(zhí)教的《十六年前的回議》,真的有一種“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覺。楊老師雖然年齡小,教齡短,但課堂上的那份成熟的確值得大家學習。
楊老師由齊讀課題并提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直奔課題,讓高效課堂從上課伊始就得以展現(xiàn)。在完成“雙基”任務后,以追尋“李大釗是什么樣的人”為主線,展開和組織教學活動。用“讀一讀”、“悟一悟”、說一說“的形式,把學生的讀、想、說有機結合,動態(tài)地掌握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情感的體悟。并通過圍繞“李大釗是什么樣的.人”這一立體骨架,再次深入文本速讀、初想、略說,將這幅骨架,漸漸變得豐滿,變得圓潤,變得生動。
楊老師能較好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做到了面向全體,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意了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評價相結合,較好的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學生在深入理解本課的思想內容中,受到情感熏陶,并能較好地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參與學習過程。教師從引導學生體味人物神態(tài)的描寫入手,采用學導結合的方法,重在一個“學”字,貴在一個“導”字,以發(fā)展學生的自學和探究能力為重點,較好而又全面地發(fā)展了學生智力。
本課在教學設計上富有創(chuàng)新。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抓住了“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jù)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yè)的信心!边@句支撐李大釗壯舉,凸顯李大釗人品,激發(fā)學生佩服之情的文章情感的泉源。應該說,這一點抓得準,抓得妙。
我個人認為,楊老師還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一是在學生讀完體會文字背后的深意的時候,多給學生點時間去感悟、去體會;二是老師的話還是有些多,要放手讓學生去說,當好學生學習的領路人;三是充分利用評價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走進學生心靈,讓我們的課堂煥發(fā)出活力。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相關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憶評課稿04-18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08-03
十六年前的回憶評課稿(精選10篇)09-29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3篇)09-03
六年級語文《十六年前回憶》評課稿3篇09-03
語文評課稿01-08
語文評課稿12-20
小學語文評課稿06-20
守株待兔語文評課稿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