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建議書的事情愈發(fā)增多,我們在寫建議書時要分條列出建議的具體內(nèi)容。你知道建議書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遵守社會公德的建議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遵守社會公德的建議書1
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近日,我市在珠山大橋護欄墩上安裝了一組“景德鎮(zhèn)72道制瓷工序” 青銅群雕作品,供人參觀品鑒,寄托情思。這組青銅群雕作品,彷如我市城市形象的點睛之筆,對于美化市容環(huán)境、昭示城市變遷、傳達審美情趣、陶冶人們心靈,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教化功能。為有效弘揚陶瓷,展現(xiàn)瓷都人民良好的文明素質,市文明辦倡議廣大市民朋友。
一、遵守公德,以身作則。每個市民都要自身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的細微之處做起,愛惜這組群雕作品,不損壞、不破壞,以自己的行為帶動身邊人,以自身良好的公德風尚影響身邊人。我們每一個市民都應該是這些雕塑作品的“主人”,都應該像愛護自己家里的財物那樣去小心地呵護它、善待它。
二、尊重勞動,呵護成果。這組青銅雕塑作品工藝十分精細,要求十分嚴格,每道工序都像制瓷一樣復雜。項目啟動以來,我市眾多陶瓷雕塑藝術家齊聚一堂,起早貪黑,精工細作,付出了很多艱辛?梢哉f,作品凝聚了藝術家的辛勤勞動和智慧力量。呵護這些作品,就是對藝術家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對瓷都陶瓷文化、陶瓷歷史的尊重。
三、履行義務,監(jiān)督規(guī)勸。廣大市民要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愛護公共設施,告別不文明陋習,嚴于律己,積極監(jiān)督,對損害群雕作品的行為進行勸阻并堅決制止,以實際行動踐行景德鎮(zhèn)精神,爭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俗話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為了使我市的城市環(huán)境更加美好,進一步提升我們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我們呼吁廣大市民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愛護和尊重這組青銅雕塑作品,愛護和尊重城市雕塑,愛護城市的每一處公共設施,讓文明之風吹遍我們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景德鎮(zhèn)市文明辦
20xx年8月27日
遵守社會公德的建議書2
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9月30日,聊城市公共自行車項目正式啟用,開啟了市民綠色出行的新篇章。改善中心城區(qū)交通條件,建設城市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tǒng),是《政府》確定的十大民生實事之一,以期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項目建設作出指示,進行調度,推進實施。首批1500輛公共自行車投入運營以來,受到廣大市民廣泛好評和高度贊揚,廣大市民也殷切期待進一步加快站點建設。截至目前,我市已開通運營公共自行車站點140個,累計辦卡近8千張。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加快建設進度,11月底之前,我市公共自行車運營站點將達到300個,投放自行車總量達到8000輛。力爭年底之前建成站點350個,投放車輛達到1萬輛,實現(xiàn)網(wǎng)絡監(jiān)控全覆蓋。屆時,我市將成為全國第一家實現(xiàn)公共自行車監(jiān)控系統(tǒng)與公安監(jiān)控系統(tǒng)共享的城市,也是第一家具備自行車站點今后可擴展成充電站點的城市。然而,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故意破壞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tǒng)的不文明行為,比如:偷盜和損壞公共自行車車座、腳蹬、車鏈子;撞壞、打砸、強拉公共自行車;占用停車位;劃傷顯示屏,在車樁上粘貼小;在公共自行車上嬉戲打鬧等等。對此,我們痛心不已。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僅給公共自行車的正常運營帶來極大影響,而且也嚴重損害了聊城和諧文明城市的形象。為此,聊城市交通運輸局、聊城公交集團,聯(lián)合聊城報業(yè)傳媒集團旗下聊城日報、聊城晚報、聊城新聞網(wǎng)、掌中聊城APP,聊城電視臺,聊城市人民廣播電臺,共同發(fā)出倡議,倡議廣大市民:
一.遵德守法,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愛護公共自行車。不損壞、不破壞,以自身行為帶動身邊人,以自身良好的風尚影響身邊人。
二.加強監(jiān)管,做好。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從娃娃抓起,加強對少年的宣傳教育,使其養(yǎng)成愛護公共設施的良好習慣。
三.履行義務,監(jiān)督規(guī)勸。積極履行公民義務,同不文明陋習作斗爭,對損害公共自行車的行為及時進行勸阻和制止,爭做文明市民,做文明風尚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尊敬的市民朋友,愛護公共服務設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也是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作為城市的主人,我們有責任愛護公共服務設施。希望廣大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監(jiān)督、積極勸阻、勇于舉報惡意損壞公共服務設施的行為,共同維護公共服務設施的正常運行。在此,呼吁廣大市民,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來之不易,需要大家一起愛護和珍惜,發(fā)現(xiàn)有不良行為,可以立即上前制止或撥打公共自行車熱線電話0635-5100123舉報。
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處處都是文明窗口,人人皆為聊城形象。讓我們攜起手,行動起來,共同維護公共設施,為和諧文明聊城建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建議人:
日期:
遵守社會公德的建議書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明滋養(yǎng)著我們茁壯成長。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們有責任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弘揚社會公德。可是在我們身邊,不講公德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成為校園里不和諧的音符,影響著個人和學校的形象。做為一名新時代的中學生,你不僅應該讀好書,更應該有一顆公德心,愛護校園的公德心。
首先,愛護公物和維護校園公共衛(wèi)生是集體生活的需要。校園里的一切設施和公共衛(wèi)生,都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試想,一個同學不愛護公物不講究公共衛(wèi)生,十位、百位同學不愛護公物不講究公共衛(wèi)生,那么,我們的校園將不成其為校園,也必將對每個同學的生活、學習帶來許多的不便和負面影響。
其次,愛護公物和維護校園公共衛(wèi)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需要。學生階段,是學習知識,更是學會做人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良好習慣的形成,對于今后步入社會,成家立業(yè),立于社會都不無裨益。作為學生現(xiàn)在所作的一切,均是為自己的將來夯實基礎,所以,舍棄不良習慣,培養(yǎng)良好品性對自己的未來至關重要。人為損壞公物和破壞衛(wèi)生環(huán)境的行為將為社會所不容,將為人們所不齒。
愛護公物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是一個人高尚道德之所在,是一個人崇高品質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寫照。“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公德心能顯示一個社會的風尚,體現(xiàn)一個民族的素質,反映一個國家的精神。我國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提出了“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公德。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我們都應該按這個要求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有一句詩這么說:“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弊袷厣鐣拢巳擞胸。社會公德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處處以身作則,不破壞公物,不亂扔垃圾,帶頭遵守社會公德,提高文明素質,共同來營造美好的家園。
建議人:
20xx年4月11日
【遵守社會公德的建議書】相關文章:
微生物實驗必須遵守的安全守則12-04
做好遵守法律的學生倡議書03-25
關于社會公德調查報告04-17
大家遵守規(guī)章制度(通用12篇)04-07
遵守公共場所秩序倡議書04-11
遵守游樂場規(guī)則倡議書03-25
中學生遵守《中學生守則》的意義11-27
遵守中學生守則演講稿11-15
遵守公共秩序倡議書五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