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功絕非偶然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成功絕非偶然》是朱為眾先生自己撰寫的自傳。我也是在偶然的機遇下獲得這本書的。當時是參加“中國制造“舉辦的培訓時,幸運被抽中獲得的贈送禮品。
本書是以基本的時間線索和朱先生本人的工作經歷貫穿整本書的。正文第一頁引用了蘇格拉底的名言: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ㄎ唇浄此嫉纳罡揪筒恢档靡贿^。翻譯源自朱為眾先生本人。從開篇可以看出朱先生對于反思的重視。本書由國內吳曉波先生和美國貝爾阿肖梅克博士作序。
本書雖然以俗語“成功”為章節(jié)的副標題題寫文章,但文章本質卻是十分實用并且具有真實性,文中所引述案例均源自朱先生本人的工作經歷,本書的寫作手法十分客觀。全書分為五個大的章節(jié),依次為適者生存,人際關系,交流,領導力和心理與情商。雖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他卻從置身為職場人已經歷過的經驗來引述和解析案例,對于已經置身于職場中的人來說,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本書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有許多地方,請容我慢慢列出。
在本書第二章78頁處的子標題“為老板作嫁衣”的文章中,我感觸頗深。朱先生時常告誡自己和他人:無論職務有多高,為老板作嫁衣都是義不容辭的職責和天經地義的本分。簡單的一句話和一個普通的道理,作為剛入職場又無人提點的年輕人來說是個十分重要的提點。我已經工作了五年,之所以不敢說職場,是覺得自己做的工作只是為了供應米糧進肚子而已。年輕無知的自己,在未磨礪前,總是會不服氣的暗地里說“憑什么”“為什么”。看過這句話后,心里蕩起了陣陣漣漪。其中的種種滋味,只有自己能體會和反思。這種滋味,只有自己親自經歷才能明白的。不過,通過我自己的經歷,我十分認可這句話。
同樣是此章節(jié)下的第106頁是關于一個道聽途說的有趣案例。本案例的重點關于退稅幅度的調整對公司業(yè)務的影響。因為朱先生本人是中國人,對此事件做了一個大概的評估,然后交由其他人去處理和核實,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任何人去認真查詢資料,全憑朱先生“權威”的大概估算做了最終結果。慶幸的是,朱先生在空閑之余想起此事,努力查詢資料,挽回和更改為了正確并且有權威真實來源的信息。而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是否也時常犯了這樣依據“權威人士”的估算而偷懶不去查詢和核實事件真實性的錯誤呢?
本書第三章主題為交流,朱先生反復強調演講的藝術和優(yōu)點以及演講帶來的利益。他是華裔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個性特征更了解,也從自身分析出了演講在職場中的價值。演講,是一種非常具有價值的交流藝術,本人打算從現在開始練習。
第五章第一個子標題為:半個杯子是滿的,還是半個杯子是空的。這是對一個積極思維和消極思維的闡述文章。思維方式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積極的思維方式是可以培養(yǎng)的.。
書頁249對2個詞語進行了一個有趣的案例分析,案例是這樣的,朱先生作為一次公司聚餐活動中的第3個演講人,等待他演講的時候,聽眾已經沒有了耐心都開始專注于吃飯了,他以一個有獎問答開始了他的展現時間。他把問題寫在信封里面,獎金為100美元。題目是:20xx年和20xx年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回答人都從本公司的利益和朱先生的部門細節(jié)進行了作答。但是,實際的答案卻是“颶風”。這個答案是每個人都熟悉的生活重點,卻在特定的場合和特定的提問人的錯誤假設下朝著對方的引誘回答了關于公司的事宜。朱先生在文中坦誠他利用了不被人察覺的“假定與假設”的心理抖了一個類似中國相聲里的包袱。最后他的演講以引人深思的一段話結束。引述P251:我希望大家從中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假設和假定”會限制我們的思維空間,而這種限制無疑會使我們誤入歧途,痛失良機。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假設中思維和做決定,而且大多數假設是下意識的,假定和假設在英文里叫ASSUMPTION,很多的假定與假設幫助我們迅速地根據以往的經驗和錯誤的假定與假設限制了我們的思維,束縛了我們的空間,扼殺了我們超越自我的機會。
之前在其他地方看見一句話:什么是經驗?經驗就是用錯誤和金錢買來的教訓。
老太太總是好奇我在看一些什么書,總是詢問我看的書是否能有助于我的工資變化。我總是用我看書的目的就是打發(fā)時間來回答。的確,不會因為看了這本書,老板會多給我100元,但是,看書讓我內心變得平靜,不再害怕對所有事務未知的恐懼。
【成功絕非偶然讀后感】相關文章:
成功,絕非偶然作文10-30
成功,絕非偶然的短文散文03-05
成功絕非偶然優(yōu)秀作文07-31
突然之間,絕非偶然網絡散文04-28
愛你絕非偶然主題婚禮的策劃方案07-10
偶然的成功勵志故事04-03
成功沒有偶然美文07-04
成功沒有偶然的作文02-21
關于偶然與成功的作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