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重門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重門讀后感1
在五年級時我第一次接觸了韓寒的作文當時我覺得十分有意思。之后又經過媽媽的介紹讀了韓寒的經典著作<三重門>。
三重門主要講了本書透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類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韓寒以自我的方式思考著、激動著、憤怒著、抗爭著、改變著,透過那些犀利的、尖銳的甚至是刻薄的語言,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三重門讀后感。
第一重親情寫出了親情,是一個永不衰退的話題。人有百種,對親情的感悟就有百樣。在韓寒的筆下,我看到了他對大多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抵觸心理:林雨翔的父親會在兒子年幼時逼迫他閱讀中華禮貌歷史的結晶,也同樣在兒子中考在即時,讓他上補習班,花重金買補腦、增長記憶的營養(yǎng)品,力求在中考中能發(fā)光發(fā)熱,但他們卻忽略了人類最簡單也最濃厚的情感;蛟S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遠比價值千金的藥品更有價值。然,親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都在用不一樣的行為詮釋親情。
第二重友情,人的一生中,朋友占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三重門讀后感。你更多的時候會把心中的感悟傾訴于朋友而非家人。文中的林雨翔也有幾個好朋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梁梓君。他成績很差,但是他重義氣。他會教林雨翔寫情書,他會幫林雨翔怎樣把妹。或許這一系列所謂的?幫?在家長眼里純屬是害了他,但我明白林雨翔此時需要這些,因為他正值青春年華。朋友會一眼看出你需要什么,會在適時時提醒你。我一向覺得,生命給予我的完美,總是遠遠超出我的需要
第三重戀情這個季節(jié)悄悄地來了,這個年齡也悄悄地來了,在第一次見面,林雨翔就在心中刻畫下了這個名字。詩詞輕吟,只為在她面前展露自我,吐露心中些許的萌動。他會因為下雨而擔憂她,她也會為了與他上同一所重點高中而整理習題給他
這就是我們,年少的我們;蛟S成長就是一道沒有疤痕的足跡。在美麗的夏季,我用我的筆,記錄著青春。青春未央嗎?有足夠的好時光讓我們邊走邊想,邊想邊揮霍嗎?不,從此岸到彼岸,從綠肥到紅瘦,快得就像季節(jié)的交替。每一年都是這樣。
三重門讀后感2
自己也不是很了解韓寒是何許人也,但也略聽過他的名字。至少“當代青年領袖”這個名號在高中的時候還是知道的。當然,我也不知道他是否讀完了整個義務制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但是從《三重門》里的東西來看,這廝應該有所見,有所聞吧。
我倒是完完整整的從幼兒園讀起,一直到高中畢業(yè)。的確,中國的應試教育就像舊時女人裹腳,裹完才發(fā)現走起路來一搖一擺,可是已經沒法恢復了。但是,現在在大學里的我往回想,在記憶里最深刻的學習時段還真是高中三年。什么原因那就不細談,不是因為高中老師說過“當你畢業(yè)后,回想起來最深刻的是高中”,也不是什么高中那些美好的讀書時光,就我而言,比起小學,初中以來,高中更讓我自信了,也或者是初中和小學記憶力太差,記不住,高中才是真正發(fā)育階段,這樣理解也行,F在看來,最最懷念的是高中時候和同學打鬧的情形。自然我沒有像林雨翔那樣為了過度的證明自己(的確是過度的證明自己)而和他人斗氣,去掙些沒必要的東西。而且,我很慶幸自己在讀高中以前沒有沾染所謂的“文人之氣”,沒有說中文時亂用英語代替詞語什么的,初中在那郊區(qū)讀的好處就是讀完后你啥也不懂。
完了,寫了半天寫自己了。這不是讀后感嗎?反正我寫讀后感[篇1]向都是沒有任何思緒。初中的假期作業(yè)中寫的讀后感基本都被老師當差文扔了回來,接著就被當草稿紙了,自然沒有用來當草紙,那太浪費了。你想想,一個本子要五毛,寫完作文后利用最后的空間,連老師打的勾勾叉叉也不放過,這不是國家倡導的節(jié)能減排嗎?
完了,又寫過頭了。哎,算了,繼續(xù)寫下去估計應試教育階段的生活也給全端出來了。
不敢否認應試教育的確很惡心。但是我也是從應試教育中混過來的人。雖然沒有資格去亂評論他人的書,但總是觸景生情,這景,好的寫手是能夠通過文章表現出來的,F在想來,還是很懷念高中的生活,但是卻不想再次去經歷了。
【三重門讀后感】相關文章:
《三重門》讀后感01-08
三重門的讀后感03-29
三重門讀后感07-17
《三重門》的讀后感范文06-28
韓寒《三重門》讀后感07-02
《三重門》讀后感范文03-15
《三重門》讀后感(精選18篇)08-18
三重門讀后感(精選9篇)11-21
《韓寒三重門》初中讀后感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