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誰拿走了孩子幸福》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肥侵麅和逃龑<依钴S兒所著,李躍兒從自己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所“巴學園”的教育實踐,和自己育兒實踐的切膚之痛中領悟到教育的真諦,然后用流暢的故事語言表達出來,出版了這本書,深受讀者喜愛。在北京召開的一次這本書的專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認為與其說這是一部關于教育的專著,不如說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關于愛育的宣言。
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一談到教育,總是與一系列矛盾和悖論聯(lián)系在一起,比如管教與自由、慈愛與溺愛、幸福與痛若、希望與失望……人們在不斷地探尋以期得到答案,養(yǎng)育者和教育者也在不斷地反思: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嗎?問題在哪兒?怎么解決呢?正是這些疑問,讓《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肪哂辛藷o比現(xiàn)實的意義。
著名育兒專家小巫把李躍兒稱為“上天送給孩子和家長的福音”,認為她不僅精通教育,而且是個講故事的高手,能讓我們?nèi)朊缘刈x著故事的同時,學習著怎樣做一名合格的家長;愿天下父母都來讀一讀她的故事,學一學其中的道理,把幸福還給我們的孩子,并在為這本書寫的序言中把它推崇為“一定要看的一本書”。她寫道:“對讀者,我想說,如果你想博覽教育群書,我推薦你先看這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如果你懶得多看書,只想看一本,那我建議你別的書都可以不看,卻一定要看這一本《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封面語上赫然寫著“不懂得孩子,就不懂得教育”一行字。這是李躍兒的教育觀,她的教育座右銘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這意味著做鞋的人一定要讓穿鞋的人感到舒適;舒適的先決條件就是鞋子適合于腳。對教育來說,只要適合于孩子,孩子就不再感到困惑。她在書中表明,孩子總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孩子從出生到學會走路、說話、吃飯、寫字,一切從無開始,就像生命之樹,只要你種下種子,什么時候發(fā)芽,什么時候出土,什么時候抽葉,什么時候開花結(jié)果那是按預先設定好了的機制在起作用。嬰兒實際上就是一顆準備長成精神大樹的種子。
李躍兒告訴人們,一定要懂得孩子自身的成長規(guī)律,并尊重和理解這些規(guī)律。在一次家長會上,她苦口婆心地勸說一位家長:孩子6歲之前是屬于大自然的,他們天生就具有自己的發(fā)展方式和學習方式,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都不是由養(yǎng)育他們的成人所決定的。正因為他們能夠固執(zhí)地按照自己先天所帶來的方式去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東西和學習的方法,才使他們成為他們自己。閱讀本書,我們就能明白什么叫做“愛育的宣言”。她大聲疾呼,要為孩子營造愛的平臺,用愛占有孩子的靈魂。
很多時候,成人并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一些行為。由于不理解而帶給孩子許多痛苦,這些痛苦造成了孩子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被解決就會成為他們?nèi)烁竦囊徊糠,成為將來他們性格中的一部分,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困難,影響他們的發(fā)展。故事中的楊一凡,起初她的身體里像沒有靈魂一樣。她并不是天生就是這樣麻木的,也不是不能改變的,我們成人完全可以避免孩子變成這樣沉睡的狀態(tài)。如果由于不懂使孩子成了這樣,我們也可以引領她走出麻木和沉睡的狀態(tài)。
讀完《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愤@本書,我感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仿佛就站在眼前,感動著我。這本書的作者李躍兒是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人,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一個人。李躍兒在書中所提到的教育,說白了就是“愛”的教育。
- 相關推薦
【讀《誰拿走了孩子幸!酚懈小肯嚓P文章:
《誰拿走了孩子幸福》讀書筆記04-30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后感09-30
誰偷走了我的快樂作文08-21
誰拿流年亂了浮生美文08-19
寫事的作文:誰偷走了雯雯的時間08-05
關于誰欠誰的幸福作文02-27
誰欠誰的幸福作文優(yōu)秀02-03
孩子上學走了心里不舒服說說08-06
孩子拿獎狀的心情說說390句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