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法老把流浪到埃及的猶太人當奴隸,當時,出現(xiàn)了一個杰出的猶太人領(lǐng)袖摩西,他請求埃及的法老釋放猶太人,讓他們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迦南,埃及法老不同意,并繼續(xù)做著奴役猶太人的事情,這時,上帝發(fā)怒了,給埃及人降下了“十大災(zāi)”,以示對埃及奴役猶太人的懲罰,這十大災(zāi)分別如下:血水災(zāi)、青蛙災(zāi)、虱子災(zāi)、畜疫災(zāi)、泡瘡災(zāi)、冰雹災(zāi)、蝗災(zāi)、黑暗之災(zāi)、長子災(zāi)。
這個故事,讓人對萬能的上帝有了更大的恐懼和害怕,上帝似乎就是一個順我者昌而逆我者亡的暴君,雖然,上帝如此懲罰是事出有因。不過,我們從這個神話傳說中貌似能得出以下幾點感悟:
第一,“恐嚇”是所有宗教的一種手段。試想一下,哪個民族、哪個國家能經(jīng)受得起這十大災(zāi)難。一個可以摧毀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神,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那更是隨意地可以支配個人的生命與禍福榮辱。因此,所有的宗教都在宣揚神的善的同時,還附加著如果背棄信仰或者阻礙宗教傳播時,將受到神的懲罰,這個很重要,簡單來說,就是對于信徒,總是恩威并用,胡蘿卜加大棒,文武之道,一張一馳。
第二,《出埃及記》中可以看出上帝的厚此薄彼。出埃及記中,上帝為埃及人布下的十大災(zāi)難,很明顯上帝作為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對于他所創(chuàng)造之物的厚此薄彼:雖然猶太人是上帝之選民,可是,埃及人亦是他所造之物,原則上來說,甚至,埃及人所信仰的埃及之神亦是他所造之物,為何對他所造之物如此殘酷?當然,從理性的、歷史的看待這些神話,那么,很明顯,猶太人是上帝信仰的常隨眾,因此,上帝當然會厚此薄彼。
第三,摩西與埃及法老斗法,探討宗教的神跡問題。摩西與埃及法老斗法的故事,有點像《西游記》中孫悟空與二郎神楊戩之間的苦戰(zhàn)。據(jù)史學(xué)家的研究,猶太人是否在埃及生活過,至今,在埃及的歷史遺址中沒有找到絲毫的證據(jù),因此,《出埃及記》有可能是完全沒有歷史根據(jù)的'文學(xué)作品,出于《圣經(jīng)》作者的想象。如果,這部分故事讓埃及人敘述,我想斗法結(jié)果肯定會是另一個樣子,一定會是埃及法老的御用法師們斗敗了摩西等人。
可是,我們這些想要探討的是神的問題,摩西在斗法中借上帝之力量顯了神跡,而后來的傳教者,耶酥及基督的神及所有的代理,為了增強信徒的信心而可以隨進隨地地顯神跡,并證明,上帝及主耶酥基督這三位一體的真神的真實的存在?墒,卻將他教他方之神之代理人的這種方式,直接污為巫術(shù)。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是宗教排他性的集中體現(xiàn)。這里面就出現(xiàn)一個悖論:如果他教他派不能顯神跡,則說他教他派無人無神;若他教他派也變了相同的法術(shù),甚至更高,則斥之為魔鬼撒旦的能力。那么誰是上帝誰是撒旦又成了一個大問題。普遍的標準則在于誰行人道、天道,行仁愛、博愛、大愛、大善等這些普世的價值,但人的目光總淺短的。因此,這又似乎上升到了哲理的思辨上,因此,拋開神,尋找人類的理性力量又顯得是如此的重要?墒,人類往往是勝者王侯,敗者寇,而宗教的競爭也是如此。
【《出埃及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圣經(jīng)出埃及記讀后感12-22
項鏈讀后感讀后感12-10
《人生》讀后感范文-讀后感12-14
《名人故事》讀后感-讀后感06-23
讀后感-初一讀后感12-21
《撒哈拉的沙漠》讀后感-讀后感12-14
《草房子》讀后感【推薦】-讀后感12-14
工匠精神的讀后感-讀后感12-14
尋找魚王讀后感-讀后感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