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讀后感推薦,歡迎大家分享。
五柳先生讀后感 1
因朋友《讀五柳先生有感》一文,再讀陶淵明《五柳先生》,略有異議,不憚記之。
陶淵明這位老兄,很多讀書人是比較喜歡的,但我對他的行事有點看法。他讀書著文,自娛醉身。是讀的書報雜志、《花花公子》,還是讀的經(jīng)史子集。 昂米x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書必有言,會意欣然,他所讀的理應(yīng)還是有點品味的。陶淵明年輕時有“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一個曾經(jīng)極有報負的人,因為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就灰心到了極點,躲到鄉(xiāng)下,種地喂豬,喝酒買醉,號稱“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千年以降,有多少報國無門的、壯志難酬的、體盡世情的、年老失意的粉絲,不一而足。
世間有幾個人能做到“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晏然安臥”!以陶淵明的生活狀態(tài),同樣地問一個沒有文化的小市民,他會垂頭喪氣地說“生活真難啊”。一個文化人,到這個份上,尚且言欣然,喜極而泣,悲極反樂,也算率性而為,夠得上偶像級了。但是讀書讀書,讀得對不起自已也對不起他人,喝酒尚需人周濟,也是遺憾啊。
當(dāng)然陶淵明的.這份淡泊是真正浮在字外的最寶貴的東西,無論貧富順逆,確不可少了這個心平氣和閑靜恬淡之心。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放浪形骸,不失本心,貧而不憂,達而不移,就可以了。陶淵明這種行為藝術(shù)式的表演有點過了。真正要做到無可無不可,不需買醉不需退隱,隨遇而安,外物不屈本心,才是真的“閑靜”啊。小隱于野,中隱于市,大隱于朝,倒是不拘形式。
道之不行,退而棄世,這是很多讀書人的問題。文化人有理想,但是理想和現(xiàn)實總有距離,很多讀書人固執(zhí)地認為自已對的那一套并不可能付諸實現(xiàn),由此備受打擊乃至灰心喪氣,怨氣沖天。是天下對不起讀書人呢,還是讀書人讀成偏執(zhí)狂呢。
讀書人孤芳自賞,殊不知讀書求知,反而有為書所累之處呢。所以讀書做事,首要的是務(wù)實。務(wù)實則不虛不幻,終不相違于世人世事!
總之,五柳先生可敬卻可惜,不足取啊不足!
五柳先生讀后感 2
喜歡陶淵明幻想中的桃花源,那是一片與世無爭的樂園。
喜歡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那時返璞歸真的徹悟。
喜歡陶淵明偏愛野菊的金黃,那是一份迎風(fēng)傲立的風(fēng)骨。
正如陶淵明自謂“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段辶壬凡粡垞P家世,不歷敘官階,不詳言德政,不虛夸品能,只是列舉一些志趣瑣事,果然不同凡響。
我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生,進入高中已有一個學(xué)期,身為同窗的某某至今不能完全叫出我的名字,由此可見一斑。我不是一個愛炫耀的人,但是我依舊執(zhí)著地做好每一件事,平平的成績,平凡的人,也許我不能與陶淵明相媲美,但是我一樣熱愛自然,一樣喜歡平淡,一樣喜歡野菊,沒有什么很特殊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和野菊一樣,僅此而已。
我從不愿提起自己初中時是多么多么輝煌,那只會讓我看不起自己,英雄不提當(dāng)年勇,既然已經(jīng)過去,何必抱著幻想過日子。
我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畢竟我從初中挺到了高中,我并沒有過高的希望,對自己。萬分感謝父母沒有給我過多的壓力,所以我還能輕松地過好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時光的洪流中,我在慢慢長大,逐漸明白五柳先生生活的真義:自然不意味著放縱,平凡不意味著消極。我想自己是真正長大了,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一個新的起點。
腦中青蓮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墨寶不斷的不斷的放大 、 放大……
五柳先生讀后感 3
今天,我們學(xué)習(xí)了《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
金錢和名利是十分誘人的字眼。有些人的靈魂就在它們的引誘下被吞噬了。他們拋棄了黨的原則,利益熏心,以權(quán)謀私,甚至貪贓枉法!皺(quán)”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武器,可有人卻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窮奢極欲鉆營撈錢 ,一步步走向腐敗,成為錢與權(quán)的奴隸,成為錢與權(quán)的傀儡。這些人比起陶淵明來說,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歲做彭澤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場污濁,便棄職而去,()從此過著隱居生活。他的“不慕榮利”,一直被后人所稱贊。再看看當(dāng)今這個社會,不僅人們做不到陶淵明的“不慕榮利”,而且貪污受賄。這個風(fēng)氣既在官場中蔓延,又以極快的速度刮到了社會各個階層,“走后門”已成為當(dāng)今的“時髦”。諸如,企業(yè)要貸款,就得向“行長大人”送紅包;在醫(yī)院這塊“潔白”的`區(qū)域里,給病人看病做手術(shù),本是醫(yī)生天經(jīng)地義的職責(zé),可患者都還要送禮,否則便無人理你;就連在學(xué)校這塊神圣之土上,學(xué)生升學(xué)中此類事情也層出不窮,且錢能買分,還能買到文憑?杀】蓢@!可恨!
清醒過來吧!讓我們向陶淵明一樣,“不慕榮利”,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成富強的現(xiàn)代化發(fā)達國家。
五柳先生讀后感 4
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都遵循著他的本能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著,生命無所謂高貴與卑微,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千萬年進化的產(chǎn)物。生命尊嚴(yán)的本質(zhì)在與自由,在于自然而然的活著。
五柳先生雖然生活狀況窘迫,但他能對此坦然自若。他曾經(jīng)做過官,之所以辭官回鄉(xiāng),就是不堪忍受官場的腐敗。他在辭官的時候就明白歸隱之后自己必定是要過一種清貧的日子。但他卻全然不在乎。貧窮不能改變他的志趣。更改變不了他對人生的態(tài)度。
讀過《五柳先生傳》后我問自己:"什么是人生"?人生沒有輪廓,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這些都需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因為人生本自一張白紙,有些人想用線條裝飾自己的人生,結(jié)果卻勾畫的亂七八糟。有些人認為錢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為了錢放棄尊嚴(yán),出賣朋友,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感情。那么他的白紙上一定畫了一張鈔票。只有一少部分的人生,有一個誠實的輪廓。涂著簡單而不是單調(diào)的'顏色,散發(fā)著充滿快樂的味道。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不是只有五柳先生的人生才完美,別把生活太復(fù)雜化,要求不高,容易滿足,追求不多,容易快樂,很多事情換一種思維,換一種叫的去想,去看,日子就會充滿陽光!段辶壬鷤鳌分小百潯钡乃囆g(shù)效果關(guān)于五柳先生傳讀后感的作文
五柳先生讀后感 5
繁華官俗,亂紅深處,不灼心凈,我與披掛綠衣的你們邂逅在溫婉的詩韻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揉起腮邊的無奈與堅持,唇邊滿是酒香的纏繞:五柳,你們究竟怎樣將唇角邊的.酒詮釋?
時光荏苒,揀起飄零的緒意,冉冉彈起指尖。藍天白云下,你們襲一素雅淡妝,倚居山畔,柔挑水紋,激蕩出恬淡的韻律。
我坐在一闕青石墩上,撥起指尖輕撫滄桑的淡黃,腦海滿是歷史人物的辛酸悲涼的充斥。因為有了期盼,孟子最終大放異彩,讓歷史的篇章譜上孟母的欣然。
遙望歸影,我心依然。
祈望來生,五柳依然。
你們賣弄著婀娜的身板, 灑下一枚枚細葉,嵌在孟母的欣然中,也定格在我內(nèi)心的執(zhí)著。
物種的距離并沒能阻礙我們靈魂的相擁,你們是懂我的。典雅如水的私語,窸窸窣窣。我對你說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你回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我飲盡最后一滴酒水,作道: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作罷,我哈哈大笑?裎鑱y奔的醉翁們與我心靈溝通著,適逸融合。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這大概就是我長久以來尋覓的那個答案。
五柳,你們越發(fā)張揚了。不錯,你們和我一樣,只希望用掌心間的唯一生命力,敬請去釋放田園小徑處專屬于自己的力量與暖意,敲打這凝滯的憂傷,讓它碾碎于歷史長卷,然后譜下恬美的樂章于這樸素詩行里。
五柳先生讀后感 6
很早以前就聽到過關(guān)于陶淵明的故事,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田園的驕傲與瀟灑讓人敬佩不已,而他所開創(chuàng)的田園一派的詩作對后世影響更為深遠。
陶淵明的人與詩在千百年后能夠受到如此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超卓的才華,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他的身上體現(xiàn)著自古為人們所苦苦追尋的那種自由的精神,那種擺脫社會重重束縛的深深揭望。
原來,我也總以為對自由的強調(diào)只有西方的'作家才有,我們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合乎道德禮法、中規(guī)中矩的含蓄深厚,從陶淵明的身上才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誤差:對自由渴望的吶喊,是所有人共同的天性,何況在枷鎖更為沉重的中國封建社會。陶淵明對自由的追尋,不是通過激烈的血與火的噴射,而是用一種東方式的隔絕和淡然,用在溫和沉靜中表現(xiàn)出來的卓然不群的傲骨錚錚來表現(xiàn)。
在人們對一件東西的渴望非常迫切的時候,恰恰說明了這種東西非常缺乏。陶淵明歸隱田園,自甘淡泊,他首先追求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平靜,而在當(dāng)時那種戰(zhàn)亂紛紛的環(huán)境,當(dāng)是沒有什么平靜可言;而自由,無論是亂世還是和平時期,在封建的專制下面,永遠都只能存在于不斷的追尋之中。因為自由是站在封建思想和統(tǒng)治秩序的對立面的,任何追求自由的思想和行動,都難以被社會的操縱者所允許,必然都會受到若有若無然而卻感覺得到的巨大壓力。
但問題的關(guān)鍵也恰恰在于不斷的追尋。陶淵明以及后來的崇仰者,尤論用什么樣的方式,都不會放棄表達內(nèi)心的那份渴望。
五柳先生讀后感 7
遠離初中教材二十余年,閑來翻閱,驚嘆變化之大,出乎意料,出于對古典文學(xué)喜好,重點翻閱了古典文學(xué)部分,新編入的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小精悍、值得品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酰裤曈x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今讀斯文,好生感慨。“五柳先生”字號源于宅邊五棵柳樹,突出特征為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三大志趣為讀書、嗜酒、著文章;生活境況為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讓人刮目相看。
此文以安貧樂道為主旨,以“不”統(tǒng)領(lǐng)全文:不知何許人也,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fēng)日,曾不吝情去留。此文寓意盡在九“不”中,其“恬淡自足、胸襟開闊、開朗樂觀、意存高遠、耿直率真”之性情躍然紙上。
掩卷沉思,此“五柳先生”也謂陶淵明人生寫照:“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蕭統(tǒng)《〈陶淵明集〉序》)。
持此心態(tài)者,非獨陶淵明也。魏晉時期,高壓政策及門閥制度,與讀書人自由個性矛盾尖銳,正直之士深受壓迫,且無力反抗,往往借酒澆愁,于醉鄉(xiāng)獲閑靜。實則讀書人之無奈選擇。
五柳先生借酒澆愁,雖潔身自好、不入世俗、安于閑靜,但其消極避世心態(tài)應(yīng)為當(dāng)今社會所摒棄,理當(dāng)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讀后感 8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第一句就有出其不意之感:寫傳為何不說姓名,甚至作傳者連自己的住所也不知道?
他什么文不名?通讀全文,理解文意之后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榮利,隱居山間,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娛,從不隨意為他人俯首相屈。這一篇《五柳先生傳》,作者故意隱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邊的五柳樹,隨性自號“五柳先生”,這一點讓我頗為嘆服。
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這樣淡泊隨性,更何況是有風(fēng)骨的文人!他的號寫出了他對自然的向往,對隱居的向往。他認為退隱于山野,干自己所喜愛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名號無足輕重。后來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種豆南山下”、過上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這一選擇不經(jīng)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元老。正是因為嫻靜少言而向往山居的性格,這讓他得以通過文字抒發(fā)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優(yōu)美的詩篇。從先始的“自娛”,變成了經(jīng)典的千古傳頌,不知這樣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卻再也問不到了。但我認為自己的感受與人分享,以至于影響他人是快樂的,你也能將自己的`快樂帶給他人,先生應(yīng)該是愿意的吧。
“簞瓢屢空”、“環(huán)堵蕭然”的環(huán)境也讓我吃驚。讀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墻立在那里,邊角茍連著,頭頂上的樹冠便是屋頂?shù)漠嬅妗;蛟S田園隱居的生活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所謂“清高自閑”,那其中的艱苦環(huán)境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那個時代,陶淵明因不想入仕而隱居,不論條件多么不好,他卻仍然自娛自樂,他是真正的自適在這山林里。或許這也沒什么好強調(diào)的,在他的心里,早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糧和抵御困境的勇氣。他性格隨性豪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做法雖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確信他因此卻擁有不少知交好友,他們之間定不吝嗇,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暢罷。在這樣的生活中,或許他才是最幸福的。
“安能摧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歸去也!脫離了樊籠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個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讀后感 9
自娛自樂的五柳先生陶潛殊不知是樂觀派還是憤世派!他的前半生幾乎皓首窮經(jīng)不好容易得來了彭澤令的職位,他且終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而憤然辭官回鄉(xiāng)!
他一身百姓的裝扮在南山下開辟一畝三分田!他原本就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文人,由于這幾年也已經(jīng)荒廢了農(nóng)事,春天到來時、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播下的希望的種子且換來了草盛豆苗稀的結(jié)果!但是五柳先生并不以為然、反而很高興、對他來說他種下來的好像不是莊家而是一種心情!只是為百無聊賴的生活增添的興趣!
秋天來了,他顆粒無收、連買酒的錢都沒有了!五柳先生這個老頭開啟了他的蹭酒模式!不過人們很愿意招待他,好像很理解他,知道他是個懷才不遇的好人!他也毫不客氣、不過估計也不會白喝有可能捉刀代詞的!那是他的強項!
五柳先生是個十足的放浪形骸者!終日以酒為樂、以書為友!盡興是大聲狂笑、敗興是放聲痛苦,似有點神經(jīng)質(zhì)的'感覺!他無視世俗對他的冷眼嘲諷,他只追求最真實的自己不愿意偽裝成一個可伶者!
我很喜歡五柳先生!他寧愿做個賢君時期的民、也不愿意做桀紂時期的高官!他與民同樂,斯期樂也!盡管衣衫襤褸也不改其本色!也許他就是孔子所說的安平樂道吧!
五柳先生不管是在他那個年代還是在我們這個年代不理解他的人會認為他是另類人!他以自己特有的當(dāng)時表達著自己!雖然他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也不愿意在黑暗的官場中茍活!他要以自身的高杰為這個濁世留下一點清白,真有點“世人皆濁,我自清”的精神!
五柳先生,也許很無奈!也許年輕時期的有過那種濟世救民的豪情愿望,打算大施拳腳的時候卻被現(xiàn)實鞭策的體無完膚!如果選擇了冷眼旁觀,怕有失愿望。只能選擇辭世歸隱,選擇了寄情田園、選擇了返璞歸真。
每個年代很缺少五柳先生這類人!至少他們保持著讀書人的氣節(jié)!但是更多的是對世道的失望!作為百無一用是書生他們也只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五柳先生讀后感 10
最近幾天看了幾節(jié)文言文的講課視頻,就以《五柳先生傳》為例,談一談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觸的一種體裁,不同于小學(xué)語文,文言文本身就比較晦澀難懂,當(dāng)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較為簡單的。
作為初二語文的《五柳先生傳》是寫人的,標(biāo)題就點明了課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講授一般都是從字詞入手,逐步深入體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講五柳先生時,也是先解決疑難字詞,再梳理文章大意,最后深入到五柳先生個人的高潔品質(zhì);静襟E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細節(jié)很難把握,比如如何能讓學(xué)生身臨其境,與文中人物感同身受,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學(xué)生很難掌握,也是老師的教學(xué)難點。也是我一直很難攻克的問題。
視頻中講文言文的'深層意蘊和思想感情時,一般有重復(fù)朗讀或設(shè)置問題,來引導(dǎo)學(xué)生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的效果課上不明顯,需要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進行檢驗。比如將課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節(ji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編成話劇,讓學(xué)生進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對初一的學(xué)生來說,重點是文言字詞句式的積累,其他方面以認識為主。
以上是我對講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希望對即將到來的頂崗實習(xí)有些幫助!
五柳先生讀后感 11
五柳先生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著文章。而我最為欣賞的卻是他著文章的那種自得其樂,淡泊名利。
五柳先生在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常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表現(xiàn)了他卓然不群的人格和高潔的品行。
生活其實并不需要杞人憂天與為榮華利祿而奔波。
五柳先生家境貧困,偶爾寫下文章,倒也自娛自樂。作為一個隱士,不為世事勞累,不為金錢官職煩悶,我沒有看出他對這種生活的一絲不滿,卻更是沾沾自喜。
我不禁想到了陶淵明的另一篇《桃花源記》,是否正是他這種自得其樂,淡泊名利,才能在筆下描繪出這樣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或許五柳先生的那種“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不能帶給他物質(zhì)上的享受,但他本身就淡泊名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又自得其樂。在他那“不蔽風(fēng)日”的草屋中寫下一篇篇永世流傳的文章,作下一首首令后人所推崇不已的好詩。
當(dāng)今這個物欲縱橫的時代,我們不可能像五柳先生那樣做到這般,但是我們可以把利益放輕一點,更要去享受自身所擁有的一切,如此不是更好。不勞累了身心,又擁有了美好。
其實,一直很喜歡唐寅的《桃花庵歌》。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比何碌碌我何閑。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武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我想,陶淵明如果和唐寅能遇到,他們兩個一定會惺惺相惜吧。這首詩不正符合了陶淵明的心境。在這個時代的我們,不需要做的如此決絕,只需要在榮華利祿面前,稍稍放慢腳步,那人生不也同樣的多姿多彩,卻更是輕松自在。
五柳先生讀后感 12
五柳先生的不求甚解,對于初中生來說是正確的嗎?基礎(chǔ)知識要學(xué)的精而細。學(xué)習(xí)文言文不求甚解好嗎?
從中考的內(nèi)容看,考字句的翻譯,所以一定要在字句的解釋上深究;從文言文的特點來看,現(xiàn)代人難以理解其內(nèi)容,所以要在字句上下功夫,才能明白其意思;從學(xué)習(xí)文言文的目的來看,一是為了讀懂古書,一是為了從中獲得道理。綜上,文言文基礎(chǔ)教學(xué)固然重要。洼子店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重古文詩詞,重字句的翻譯固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可是,如果文言文教學(xué)把大部分,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基礎(chǔ)上,那每課的教學(xué)目標(biāo)不就一樣了嗎?教學(xué)重難點都將是翻譯課文,理解重點字詞。我的.指導(dǎo)老師告訴我:咱們中考能抓的就是這點文言文的翻譯和理解。大學(xué)老師卻告訴過我:要選取每課特有的地方作為教學(xué)目標(biāo)。
初中生生活經(jīng)驗有限,理解能力有限,古代社會狀況難以全面展示,難以正確而又簡單的表達。所以,讀懂文言文不易,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情緒更為不易。尤其像陶淵明這樣清醒認識官場黑暗、渾水難趟后選擇無為、自然的人,現(xiàn)代人是很難理解的。從此看來,《五柳先生傳》非中考重點,與其表面看似容易理解,實則很難把握是分不開的?梢酝茰y,教育部之所以把此文選入教材,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給同學(xué)們這樣一個暗示:在以后生活中遇到難以改變的困難時,可選擇聽天命、尊自然。讓學(xué)生知道,有一種生活方式叫歸隱(不叫逃避)。但這又不能明確告訴學(xué)生,否則他們有可能錯誤地理解,并學(xué)會逃避。
中考文言文部分的試題,使很多學(xué)校把文言文當(dāng)做重中之重。這樣好嗎?學(xué)校已經(jīng)從教一些經(jīng)典文言文,演變?yōu)榇罅繑U充學(xué)生關(guān)于文言文的積累。使之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dān)。畢竟學(xué)生中的多數(shù)以后很少接觸文言文。他們可間接得到它的精髓,通過少數(shù)行業(yè)精英的“翻譯”。
由此推到,中國的應(yīng)試教育是有其深刻根源的,這與古文又不無關(guān)系。古文難理解,所以重基礎(chǔ),少創(chuàng)新。由此看來,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時竟成為累贅。這也證明了哲學(xué)上的觀點: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也是矛盾的。
五柳先生讀后感 13
陶淵明的一篇《五柳先生傳》,故意隱去傳主的家世、生平事跡等一般傳記要素,而著重表現(xiàn)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氣質(zhì)。本文言簡意駭,寫出了一個灑脫、率真、清高的隱士。
文中有這么一句:“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這便引出了一個問題,讀書為了什么。
陶淵明讀書,為的是增長知識,自娛自樂。書,在他看來只是消遣度日的一種工具,而非飛黃騰達的途徑。他卻又著迷于書本,可以為“會意”而“欣然忘食”,這應(yīng)該不是常人所能達到的境界。
周恩來的故事人盡皆知。老師提問同學(xué)為什么讀書。同學(xué)們有的說為了做官,有的`為了賺錢,有的為了繼承父業(yè);周恩來卻一語驚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當(dāng)時那個動亂的年代,國家落后,受人欺凌;周恩來有此遠大的志向確實令人欽佩。他也實現(xiàn)了他的愿望:讀了書,崛起了中華,成為中華的千古功臣。
為自娛讀書,為國家讀書,這樣的人太少了。誰不是為了發(fā)財做官,出人頭地呢?
明朝時的科舉制實行八股文,才子便死讀經(jīng)書,不求實際,只愿金榜題名,“青衫脫下?lián)Q紫袍”。朱買臣、宋濂等等這一類的人不都是為做官,為富貴而讀書,只是還未變得死讀書罷了。
現(xiàn)在,讀書便是為了出人頭地,為了有飯吃。如今的社會,沒有讀書的人便被社會丟棄,便找不到工作。讀書是為了生存,為了得到高薪的工作,為了有權(quán)有勢!
這種想法不可否認,誰不想出人頭地?近幾年來,讀計算機專業(yè)的找高薪工作容易,便有許多人報了計算機專業(yè),卻絲毫不考慮其他低薪、卻能為人民服務(wù)的專業(yè)。
現(xiàn)在的小孩懼怕讀書,以讀書為苦。問他為什么讀書,回答大多應(yīng)該是“父母逼的”。小小的孩子自然不懂為何讀書,但在他們心里就知道書不可不讀。等他們長大了,又會用知識去做什么事呢?
當(dāng)然,也有一些讀書為了造福他人。有許多學(xué)識淵博的年輕人,放棄城市里的優(yōu)越生活,而去深山里、鄉(xiāng)下教書,把知識傳到農(nóng)村去,讓那里的人變得有知識,有文化。這種人自然會受到稱贊。
在我看來,讀書先是為了生存,為了跟隨社會的進步,接著不管發(fā)財做官了,還是平凡,都得用知識財富去造福他人,幫助他人;如果還可以更進一步,就去建設(shè)國家,為國家出謀獻策。這才是讀書的真諦。
五柳先生讀后感 14
何為坦然?那是面處大海的波瀾不驚,亦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氣。或許不用如此繁瑣的證明,坦然不過是一種心態(tài),可大而可小,就像黔婁之妻所說的“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也如五柳先生的晏如之心,不慕榮利,但求一樂!}記
偶于書中看到這篇五柳先生傳,便再難以忘記。陶淵明筆下的人物就像他自己一樣,向往自由,看淡名祿。文章可謂樸而無華,卻能流芳百世,或許就是因為主人公五柳先生的與眾不同——要知道,在當(dāng)時,不逐功名利祿的人可是鳳毛麟角,懷才不遇的也是多如牛毛。就在別人都在感嘆時運不濟,惋惜大好才情被塵世浮夸埋沒時,五柳先生卻背道而馳,做出一些讓人認為是“不求上進”的事,甚至不能以常理解釋。而恰是這些在旁人看來出乎意料的行為,卻正是五柳先生精神的體現(xiàn)。
最欣賞那一句“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這安貧樂道的情趣,莫不如顏回?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卻仍能從生活中品出一絲快樂。不為衣食而憂,安然自若,獨處寒屋,觀人間冷暖,看世間百態(tài),濁酒一壺喜相逢,豈非坦然?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其志!蔽辶壬纳罨蛟S帶點游戲人生的玩味——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這正是陶淵明下筆的精妙之所在,減少客觀因素的束縛,使之成為一篇與眾不同的傳記!懊坑袝,便欣然忘食!笨梢娖鋵陌V迷之深;蛟S五柳先生的“不求上進”正來源于此,就像《送東陽馬生序》中的“余則缊袍避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書籍帶給五柳先生的樂趣,可能正是他對貧窮置之不理的所在。但更多的,是他的心態(tài),那種坦然的心態(tài),淡泊名利,從而更有時間去體會生活的樂趣,使他得以“銜觴賦詩,以樂其志”,最后“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五柳先生不過是一個小人物,卻不失才情與思想,雖然他和李白一樣嗜酒,但終是給人留下與眾不同的印象——他與那些文人墨客,是有大大不同的。這正是陶淵明自己的傳記,雖隱去姓名,但也可以帶給我們很多。忙忙碌碌的生活,三點一線的日子,車水馬龍的喧囂,常常使我們忘了生活的.意義所在,只顧追名逐利,無法停止前行的腳步,敞開心胸,坦然待事。所以,往往是已到垂暮之年,才知錢財乃身外之物,能提高生活的質(zhì)量,卻不能買來一種清閑自在的快樂。
你不妨停下匆匆的腳步,放寬眼界,不糾結(jié)煩躁于那些瑣事,以一種看淡百態(tài)的坦蕩去看一看身邊的種種,安然自樂看得開,多一分瀟灑自在,或許就能感到更多的快樂,消除心頭的積云。
迎徐徐清風(fēng),品香茶一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 相關(guān)推薦
【五柳先生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五柳先生作文06-09
五柳先生傳02-28
陶淵明五柳先生07-09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08-06
陶淵明是五柳先生?11-30
五柳先生是陶淵明的08-24
陶淵明是五柳先生06-13
五柳先生原文翻譯04-10
五柳先生傳說課稿12-26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