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1
朱老師上的是一節(jié)詩歌鑒賞課《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同時也是一節(jié)高三一輪復習課。朱老師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符合我!叭健闭n堂模式要求。
這節(jié)課圍繞意象、意境組織教學。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默寫《天凈.沙秋思》,一方面檢驗了學生的背默,又順利成章的引出了意象和意境。引導學生分組討論這首曲寫了什么意象,呈現(xiàn)出什么意境。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然后由一組學生進行展示,該曲凄涼孤寂、感傷憂郁的意境自然得出。同時使學生明了意象對營造意境的作用。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朱老師安排意象的探究。首先展示意向的概念,意象是寄托了詩人強烈情感的物象。然后用20xx年遼寧高考題作例子進行訓練,學生分組討論10分鐘,展示探究成果10分鐘。意象選用上朱老師設計了對比替換環(huán)節(jié),落帆、客航,小店、野店,側出、倒出,船、帆,應有、猶有,一系列的對比探究讓學生對意象有了清晰的認識。教師在學生展示后,及時進行了歸納,把對意境影響的因素進行了提煉。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高三復習來說很必要,學生對概念的熟識是做好鑒賞題的基礎。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朱老師選取20xx年天津高考題進行訓練。小組討論,展示15分鐘。訓練使用高考真題,保證了題目訓練的有效性。
整節(jié)課用時50分鐘,超時5分鐘,較好完成了教學目標,但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上還可以更緊湊。朱老師這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我校課改的要求,大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完成角色轉變作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課堂教學交給學生,解放了教師。教師的雙主體作用并未消解,而是把功夫放在課外,認真選題,設計教學。這樣的`課堂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最后說一點,朱樂懿老師作為本學期課改展示課的第一位授課教師,可以說為這次活動奠定了一個很好地基礎,也確定了一個標高。我認為朱老師的課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2
作為已步入中年的教師,能有幸參加我校開展的“同課異構顯風采,校本教研共提高”為主題的第六屆教學研討活動,感到分外的高興和自豪。
作為一名已不再年輕的教師,接到這個任務時,既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自己可以通過這個活動研究、探討、學習新的知識和方法,緊張的是萬一課上砸了這張老臉往哪里擱呢!可一旦投入到活動中,第二種顧慮早就拋到九霄云外了,有的是和同組的老師一起積極地研究探討的熱情。
《置身詩境,緣景明情》——《山居秋暝》賞析示例一課,前前后后我準備了近一個月的時間。開始琢磨上什么,之后考慮怎么上,最后就是與本組老師針對一些細節(jié)問題仔細推敲,制作課件,設計教案。從最初的準備到活動結束,雖然很辛苦,但在這之中也充實了自己的工作生活,尤其是置身于活動中學到了許多新知識,新方法,也發(fā)現(xiàn)了自身諸多不足。
一、是注重誦讀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這節(jié)課,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同學聽讀、自由朗讀、集體讀等形式,反復地朗讀詩句,讓學生讀出興趣,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很好地體現(xiàn)了賞析詩歌的一個重要手段——誦讀。
二、是重難點突破得法
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反復誦讀,抓住意象,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教學難點是詩歌的景、情、理如何有機地 融合的。
在第一環(huán)節(jié)誦讀詩歌初步感知詩歌之后,學生很快地找出詩歌的意象。但意象承載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對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我將詩中的 “松間”改成“林間”,將“清泉”改成“急泉”,問學生改得怎么樣,為什么。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思維點,在同學們的討論發(fā)言中,詩中意象的特征得到了進一步的明確!闪帧c‘清泉’兩個意象,是作者正直,高潔,堅貞人格的寫照。老師適時點撥:詩歌不是生活的客觀描寫,而是藝術地再現(xiàn)生活。
三、是多媒體課件運用恰當
本課的多媒體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環(huán)節(jié):復習舊知,傳授方法,解讀意象,緣景明情,再現(xiàn)畫面,感悟詩境,深入探究,欣賞品味。多媒體課件恰當合理地運用,對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更加直觀有效,不可或缺。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
古人曾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誦讀詩歌,學生找出意象,通過老師適時地引導,同學們借助聯(lián)想想象,把握意象特征,進入詩歌意境,從而體會詩歌感情。步驟清晰連貫,環(huán)節(jié)過渡自然,學生進一步掌握了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鑒賞方法,對于學生日后自主鑒賞學習有一個引路的作用。
五、注重師生情感的互動
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的,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感覺;誰缺乏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圣的顫栗中如癡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們認為是個死人。當一首詩在學生的視野中打開時,它便不再只是文字的排列,而是一個有待理解和對話的心靈。對讀者來說,詩句以其獨特的言語形式要求讀者調(diào)動全部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來與其展開積極的對話。語文學科人文性體現(xiàn)的基點就在于情感,這堂課自始至終充溢著情感。
教師深情地投入,促使學生置身詩境,調(diào)動自身的生活體驗,觸發(fā)學生的思維點,師生情感互動,才能使教學情境進入最佳狀態(tài),這樣的課堂才算是充滿活力的課堂。本節(jié)課,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得到了綜合訓練,詩歌鑒賞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六、尚待改進之處
首先感覺自己上課的語言仍然要錘煉。課后看錄像,我感到了好幾處自己的語言表達不夠清晰流暢,如何準確流暢地表達思想,還需要自己刻意努力。努力方向:向百家講壇里面的專家學習。
二是課堂上對學生參與課堂的激勵和思維的點撥,還需要進一步積累經(jīng)驗,積極研究,本次課,課堂氣氛沒有平時活躍。
三是一節(jié)課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不要面面俱到。圍繞這一兩個問題可以挖掘得比較深,還可以運用比較進行延伸。這節(jié)課,拓展延伸我做得不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得到同組老師的指點,聽了同組的兩位老師講課,既看到了自己的優(yōu)點,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別是王冬升老師的課,能從理論到實踐指導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識和方法,給我啟發(fā)幫助很大。
總之,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的開展,使我進一步體會到:一堂好課的教學,取決于教師的功底,教師的積淀和智慧,需要教師從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學手段和具體的課堂細節(jié)等方面做大量的充分的思考和準備,預設和生成的各種情況都要進行考慮。雖然我們每天踏入的是同一個課堂,但每天發(fā)生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正如古希臘哲人說過:我們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教師要把琢磨和推敲當成每一天的工作習慣,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反思狀態(tài),也才能使自己不斷進取創(chuàng)新。
- 相關推薦
【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相關文章:
相識是緣班會總結范文(通用9篇)09-26
《惠崇春江曉景》教案03-20
《雞》的全詩鑒賞總結01-10
孫雙金與情智語文教案設計02-11
關于幫扶特情學生工作總結(通用13篇)02-07
詩《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教案設計05-31
開講啦陳德明的演講稿03-19
愛在今秋情暖校園演講稿(精選10篇)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