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課文》的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了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jīng)歷和感受。
二、能力訓練點
1.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關(guān)鍵句子的含義。
2.培養(yǎng)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主動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jīng)歷和感受,從中領(lǐng)悟到讀書的方法和背課文的好處。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情感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小組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三、 合作交流
1、誰愿意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說一說課文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jīng)歷和感受?
四、 重點品讀、感悟。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過渡: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對背課文一直是充滿熱情和興趣。第一部分中,因為所背內(nèi)容簡單有趣,在作者看來背書就像唱歌一樣?呻S著課文越學越多,越來越長,背書的難度不斷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對背書仍然充滿熱情呢?請自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這個問題。
2.生自由讀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為預設(shè)的教學板塊,不分先后順序。)
(1)所背課文雋永有趣。 品讀義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廠,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結(jié)合文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對《匆匆》的喜愛。 指導學生把感受帶進朗讀。
(2)教師的示范激發(fā)了“我”背書的興趣。 扣住“一字不差”體會作者當時的驚奇、佩服。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匆匆》,讓學生認識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 指導朗讀,突出“一字不差”。
(3)媽媽的激勵。 “媽媽拿著課本,很平靜地說:‘你學的都是白話文,念起來就像說話,不難背啊!”引導學生關(guān)注媽媽的語氣,體會到“平靜”的語氣說明媽媽的分析理智客觀,還要體會到媽媽的責備之情。 “媽媽接著說:‘我小時候,學的是古文。還不懂啊,就讓背!f完,她就背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師可以以結(jié)合作者引用的媽媽背的孔子名言展開教學:指名讀讀孔子的這句名言;教師給出這句話的譯文;比較古文和譯文,體會背古文的難度較大。 “我聽著很新鮮,看看媽媽,她容光煥發(fā),背得那樣起勁。”理解“容光煥發(fā)”,說說為什么媽媽背得容光煥發(fā),那樣起勁。 再指導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4.小結(jié):雖然背書是個艱難的過程,但作者多找積極因素,不斷樹立背好課文的信心,童年的學習生活也因此變得趣味橫生。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讀第三部分,想想這部分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jīng)歷和感受。
2.全班交流,重點指導理解兩個重點句子。 “書讀千遍,其義自見。”
(1)文中哪些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句話,請把它們畫下來。
(2)交流,教師相機介紹《桃花源記》,幫助學生理解“在我們的腦海中,漸漸地活畫出那個捕負人有趣的經(jīng)歷……”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4)指導朗讀第17自然段,注意感情的變化。 “多背一些名篇,儲存在記憶里,在一次次的重溫中,不斷地加深著理解,就好像牛兒吃下草,經(jīng)過多次反芻,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1)指名讀該句,說說“反芻”的意思。
(2)這衛(wèi)把溫習背過的課文比成牛兒反芻好在哪里?從兩個“慢慢”你讀懂了什么?
(3)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說說“背課文”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3.小結(jié):在背課文的過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學的讀書方法,從背書中獲益頗多。
二、你原來對“背課文”持什么態(tài)度?學習課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 相關(guān)推薦
【《背課文》的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shè)計03-03
課文《軍神》優(yōu)秀教學設(shè)計(精選8篇)07-02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shè)計02-28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shè)計02-11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shè)計(通用10篇)11-29
課文《行路難其一》的教學設(shè)計(精選13篇)03-30
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課文教學設(shè)計(通用11篇)04-27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shè)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