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奧斯卡王爾德的唯美主義思想論文
論文摘要:奧斯卡·王爾德是英國最著名的唯美主義代表作家。他博取名家之說,融會貫通前人思考的成果,逐步形成并確立其獨特的唯美主義思想。他的“以什么為美”的主要思想及其文學作品對現(xiàn)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論文關鍵詞:王爾德唯美主義《道連·葛雷的畫像》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是出生于愛爾蘭的英國著名的文學家,同時也是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寫作涉及到戲劇、詩歌、小說、童話、散文、論說文等,幾乎每一種體裁都給世人留下了佳作,堪稱唯美的經(jīng)典,體現(xiàn)了其對于純粹美的執(zhí)著追求和把握藝術美的非凡能力。本文嘗試探討王爾德的唯美理論和實踐及其影響。
19世紀的歐洲,各種文學思潮迭起,流派紛呈。而唯美主義以其鮮明強烈的藝術個性、一反常規(guī)的美學主張和特立獨行的生活姿態(tài)引起了一陣不小的轟動。唯美主義把美作為最高理想,崇尚“為藝術而藝術”。
《道連·葛雷的畫像》的自序包含著王爾德對美根本看法的議論,他認為“藝術除了它自身之外,不表現(xiàn)任何東西。它和思想一樣,有獨立的生命,而且純粹按自己的路線發(fā)展!
生活和自然具有不完美性,必須經(jīng)過藝術的加工。一切壞的藝術都是返歸生活和自然造成的,并且是將生活和自然上升為理想的結(jié)果。生活和自然有時候可以用作藝的部分素材,但是在它們對藝術有任何真正用處之前,它們必須被轉(zhuǎn)換為藝術的常規(guī)。藝術一旦放棄它的想象媒介。也就放棄了一切。作為一種方法,現(xiàn)實主義是一個完全的失敗。每一個藝術家應該避免的兩件事是形式的現(xiàn)代性和題材的現(xiàn)代性……生活比現(xiàn)實主義跑得快,但是浪漫主義卻總是在生活的前頭。(楊東霞,楊烈,譯356—357)
通過對其作品的分析,張介明(P43)篩選出四點王爾德的“以什么為美”的主要思想:第一,是“以感性為美”。王爾德認為藝術是面反映“照鏡者,而不是生活”的鏡子。強調(diào)藝術的自主性。第二,是“以趣味為美”。王爾德在序言中表述只有“在美的作品中發(fā)現(xiàn)美的含義的人是有教養(yǎng)的。這種人有希望!薄坝薪甜B(yǎng)”就能發(fā)現(xiàn)美的“趣味”、理解美的“趣味”。第三,是“以想象為美”。如果說“以感性為美”是著眼于藝術家賦予作品的形態(tài)而言,那么,“以想象為美”則是著眼于藝術家運思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言。在《道連·葛雷先生的畫像》中他說:“一切藝術都是一種行為方式,它試圖在某些想象的平面上實現(xiàn)自我人格”(趙武平P191)第四,是“以形式創(chuàng)新為美”。王爾德認為“Ineverysphereoflifeisthebeginningofthings”(形式都是萬物的開端)“Formiseverything!保ㄐ问骄褪且磺校。在他看來,內(nèi)容只是材料,“藝術家總是從風格之美和描述之美的角度不定期看待藝術品”(趙武平P462)故形式創(chuàng)新勢所難免。
在《道連·葛雷先生的畫像》中,道林·格雷是一個單純、善良、俊美的貴族青年,在看到畫家貝澤爾·霍爾渥德為他畫的肖像后,他被畫中自己的俊美深深吸引,他許下了一個荒唐的諾言:“要是永遠年青的是我,而變老的是畫像多好!為了這個目的——為了這個目的——我什么都愿意給!是的,我愿意獻出世上的一切。我愿意拿我的靈魂交換”(趙武平15)。不料一語言中,畫像不但承載了他相貌的丑陋,同時還記錄下他道德墮落的痕跡。在文本的結(jié)尾,藝術與現(xiàn)實的最后沖突出現(xiàn)了,道林對自己的靈魂進行反思,終于認識到“他的美貌不過是一張面具,青春則成了笑柄。青春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段幼稚不成熟的時期,充滿了淺薄的見解和不健康的思想。他何苦老是穿著這身號衣?青春把他慣壞了”(趙武平)。所以,外貌依然青春俊美的道連,在對畫像的極度厭惡與恐懼中,用一把匕首刺向畫像,但倒地中刀的卻是他自己,“他一臉的憔悴、面目可憎,皮膚皺縮”。而“墻上掛著他們主人的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像。同他們最后一次見到時一樣。奇跡似的顯得那么年輕,那么英俊”(趙武平P194)。
由于畫像是藝術和美的象征,顯然在文本的最后,王爾德揭示了作品的唯美主義主題:藝術戰(zhàn)勝了生活,藝術和美,是永恒至上的。雖然生活中的道連是美麗的,畫像中的他卻在慢慢變丑變老?梢姰嬒裾撬`魂墮落的寫照。他的外表雖然很美,但他的思想?yún)s很丑陋,邪惡,而承擔著這一切的畫像正是他丑惡的內(nèi)心的外化。他對藝術本身的損害和扭曲又表明,藝術越是反映現(xiàn)實生活,它就越遠離美,而與此同時,藝術也在無情地反映現(xiàn)實。可見畫像被賦予了一種超然的完美人格,并對道連鏡像式地進行反映。作品似乎表現(xiàn)出了現(xiàn)實主義特點,而現(xiàn)實主義正是王爾德所排斥與貶低的。所以,畫像恢復了本來的狀態(tài),即美戰(zhàn)勝了丑,從而表達了他的唯美主義觀點。這恰恰體現(xiàn)了王爾德關于藝術與生活的觀點,即“生活模仿了藝術,遠甚于藝術模仿生活”。
“以感性為美”。王爾德對美有著天生的敏感性和非凡的領悟力,真正具有一雙能發(fā)現(xiàn)美的慧眼。他曾經(jīng)說過,人都是戴著一張張的面具,隨時可以變換,只要具有美感,真實與否沒有任何關系。把人生看作舞臺的他總是極其信賴外觀的美!拔ㄓ斜砻娴奶卣髂軌蜷L存”。(趙武平P488)反映在王爾德的作品中,美的內(nèi)涵也是豐富復雜的,求美的小徑上,既可以有夜鶯的歌聲,天使的光環(huán),又可以有女妖的艷舞,放縱的享樂。
縱觀王爾德的創(chuàng)作,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既有對各種外觀美的精細刻畫,又有對精神美的熱情謳歌,還有對感官享受之美的細膩描寫。在他的戲劇《莎樂美》中,劇中暗含的希律王對其嫂希羅底美色的貪婪,再到莎樂美對先知約翰的身體的渴望,甚至希律王對莎樂美的那種過分的喜愛,無一不是追求感官刺激的具體體現(xiàn)。莎樂美不惜出賣自己的色相而換取愛人的頭顱源自她對美的熱愛,對美的追求,以及為了美而不惜付出生命的熾熱感情。在他驚世駭俗的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中,唯美主義對感官美的明顯的偏愛,對感官享受毫不掩飾的追求,“通過感官治療靈魂的創(chuàng)痛,通過靈魂解除感官的饑渴,那是人生的一大秘密”(趙武平1:25)。
唯美主義是極其崇拜形式和外觀的美的,其藝術品關心的是形式之美而非內(nèi)容。視文學為藝術之首的王爾德當然極其重視他作品的形式之完美。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給讀者的唯美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王爾德認為藝術就是撒謊,就是講述美而不真的故事。無論是題材、人物,或是場景,都力圖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力,喚起讀者對于理想美的向往。王爾德在其作品中都盡力實踐他“唯美”的信念語言的音樂性和它所引起的視覺效果上美的品質(zhì)喚醒,使之進入人們的意識里。例如,在《認真的重要》中,王爾德運用了抑揚格五音步節(jié)奏(iambicpentameter)。愛爾杰龍在談到寡婦哈伯雷(Harbury)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時說道:Ihearherhairhasturnedquitegoldfromgrief。這種藝術的頭韻之美(押h韻)以及五音步節(jié)奏表明愛爾杰龍的話,一如寡婦的感傷至真至誠。王爾德對語言美的追求向來是不遺余力的。他重視語言的韻律之美、意象和象征之美等。
例如,詩歌《在金色的房間:一種和諧》(IntheGoldRoom:AHarmony),王爾德在詩中所描寫的孔雀房間是3種顏色的和諧:象牙白(ivory)、金黃(gold)和深紅(ruby),3種顏色分別由3個詩節(jié)和3種背景烘托又分別與“她”的3個部位聯(lián)想。3個詩節(jié)結(jié)構(gòu)相同,分別代表美女的3個部位:象牙般的手指(ivoryhand)、金黃色的頭發(fā)(goldhair)和紅寶石一樣的雙唇(rubylips),襯托美女的3個部位的3種背景的顏色與之相輔相成,分別為象牙般的琴鍵(ivorykeys)、金黃色的墻壁(wallofgold)和我的朱唇(lipsofmine),而且,美女的3個部位在相應的3種背景下的動作(“她象牙的手指落在象牙的琴鍵”、“她金色的頭發(fā)灑在金色的壁墻”、“她的甜蜜的紅唇拂在我的唇上”),以及描寫動作時所用的一系列的比喻(例如,手指的運動“好像楊樹白茫茫的樹葉在私語”,金發(fā)的飄灑“好像交織在一起薄薄的紗”,雙唇的拂動“像燃燒著紅寶石一樣的火”),同時襯托著這幅完美的“和諧”場景。(袁憲軍)
王爾德也相當注重作品的情節(jié)性。情節(jié)的豐富、引人入勝,構(gòu)思的奇巧、出人意料,都顯示了他對情節(jié)之美不遺余力的追求。他在作品中把他巧縱急智的語言天賦發(fā)揮到了極致!霸~語在歌唱”(KarlBeckson,250)。“他的語言是其最精彩的成就”(RichardEllmann)。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奇談怪論,幽默諷刺,夸張的對比,都讓人驚喜不斷。美的生活方式也是王爾德所追求的。在《道連·格雷的畫像》中,道連和亨利勛爵所信奉的“新享樂主義”,其實就是典型的唯美主義生活方式。出于對庸俗現(xiàn)實的排斥,更出于對生命易逝的認識,要把生活變成藝術,把自己也變成一件藝術品,在生活的任何一個方面都講究美感。
結(jié)語
王爾德是英國傳統(tǒng)文學向現(xiàn)代派文學過渡時期的轉(zhuǎn)折性人物,作為唯美主義藝術的主將,他的唯美思想和創(chuàng)作已初露現(xiàn)代意識的端倪。李廣平(P39)認為王爾德的影響表現(xiàn)在如下幾方面:1、美學思想上,王爾德把惡與撒謊引入美和藝術表現(xiàn)的范圍。王爾德提出“藝術的宗旨是展示藝術本身”,“藝術應遠離現(xiàn)實和超越現(xiàn)實”,這些觀點在許多現(xiàn)代派作品中得到了實證。現(xiàn)代派作家吸收了其反自然、反說教的主張,強調(diào)對藝術美的追求。2、創(chuàng)作主題上,王爾德的作品強調(diào)藝術真實的主觀性,這對現(xiàn)代派文學亦產(chǎn)生重大影響。意識流小說家認為,真實性存在于個人的感覺、印象以及意識活動過程之中。超現(xiàn)實主義熱衷于表現(xiàn)潛意識、夢幻和瘋狂的主題。表現(xiàn)主義則強調(diào)文藝創(chuàng)作對心靈世界的表現(xiàn)。3、創(chuàng)作形式上,王爾德的形式至上論思想在現(xiàn)代派中影響深遠。未來主義、達達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現(xiàn)代派也把美和形式看成可以互換的術語,通過對藝術形式的變異來表現(xiàn)內(nèi)在心靈的扭曲,使形式處于至高無上的位置。王爾德還把文藝歸結(jié)為一種語言的聲音因素,認為語言的批評是文學批評的最高形式。所有這一切,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王爾德只活了46歲,在他的短暫的一生中,創(chuàng)作時間僅有十五、六年,但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至今不曾湮滅,人們對他的研究興趣也持續(xù)不衰。他的唯美主義思想及其文學作品對現(xiàn)代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趙武平主編:《王爾德全集》(第四卷),中國文學出版社,2000年。
[2]韋勒克,楊自伍譯:《近代文學批評史》(第四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
[3]張介明:《唯美敘事:王爾德新論》,上海社會科學學院出版社,2005年。
[4]李廣平:《世紀末的唯美主義狂》,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4年。
[5]王爾德,楊東霞、楊烈譯:《王爾德全集·4評論隨筆》,中國文學出版社,2000年。
[6]RichardEllmann,OscarWildeNewYork:PenguinBooks,1988。
[7]Beckson,Karl。OscarWilde:TheCriticalHeritage,London:RoutledgeandKeganPaul,1970。
[8]OscarWilde,ThePictureofDorianGrayOverseaPublishingHouse1994。
[9]袁憲軍:《語言的魔力:試論王爾德詩歌的“唯美”特點》,《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年第12期(總第164期)。
- 相關推薦
【淺論奧斯卡王爾德的唯美主義思想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聽課感想反思09-14
學校思想政治的工作總結(jié)03-20
校園宣傳思想工作計劃03-19
關于讀用思想點燃課堂的感想10-13
籃球教學設計指導思想范文(精選18篇)04-05
有關個人思想的工作總結(jié)范文03-19
基層干部的個人思想工作小結(jié)03-20
教師思想工作總結(jié)模板03-19
小學思想品德教案《我愛我的家鄉(xiāng)》(精選11篇)10-13
社區(qū)宣傳思想個人工作計劃范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