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教學的反思
篇一:溫度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從每天都接觸的氣溫中了解生活中正、負數(shù)的表示方法。由于學生剛剛接觸負數(shù),所以必須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認讀和比較,避免過早地研究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正負數(shù)打好基礎,所以本節(jié)課教學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結合溫度,初步了解負數(shù)的意義
我首先讓學生收集生活中關于天氣情況的信息,學生大多收集的是各個城市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由此知道學生對溫度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面比較窄。所以接下來的教學我通過北京的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讓學生認讀溫度計。
在認讀溫度計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既有比0還高的溫度,也有比0還低的溫度,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零下的溫度如何記錄?負數(shù)自然而然引入課堂,這樣使學習的難度降低,而教師再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及時講解,老師作了如下小結:-2℃中,“-”在這里表示零下的溫度,我們一般稱它為“負號”,前面帶“-”的數(shù)稱作負數(shù)。讀作負2攝氏度或零下2攝氏度。學生有種豁然貫通的感覺,寫法、讀法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接著讓學生收集信息,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通過學生的操作、練習與反饋,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溫度計上表示零上和零下溫度,操作性強,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觀察、討論、判斷,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明確感悟到:“以前學的數(shù)只能夠表示零上溫度或零度。而我們剛認識的-2℃、-5℃、-20℃等可以表示零下的溫度!
二、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正負數(shù)的大小
在比較兩個溫度高低的時候,我讓學業(yè)生借助溫度計、具體情境及與0℃比較等方法比較不同溫度,特別是兩個零下溫度,讓學生感受到比較兩個零下的溫度的高低,先分別與0℃比較,看哪一個溫度比0℃低得多,哪個溫度就低。在學會比較溫度的同時,感受正負數(shù)的大小,有些同學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比如到外地時碰到的下雪等情況,這樣把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同時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整節(jié)課看似波瀾不驚,卻也安排緊湊,讓學生有所悟有所學。而我自己在教學的過程反饋在溫度計上表示溫度時安排得過于寬松,以致后面的比較顯得比較蒼促,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努力避免這種現(xiàn)象再出現(xiàn)。
篇二:《溫度與溫度計》教學反思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上課之前我反復讀了教科書及教學用書,整體感覺這課知識內(nèi)容比較簡單卻難于突破,而且像這類認識一種實驗工具的課,以學生觀察教師指導講授為主的課,沒有實驗但我想選課不在于難易,只要把握好教材和教學目標,讓各個知識點落實,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通過動手探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樣的課也算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
上課伊始,讓學生進行游戲“猜一猜”1號杯和2號杯的冷熱,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出了“溫度”概念,以及℃的讀寫。本課學習時,對許多孩子們來說還是第一次使用溫度計。因此,本課的學習,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理解溫度計是用來做什么的、它們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識讀溫度計。鑒于此教學目的,我安排了五個活動,猜測兩個水杯里水的溫度—觀察比較四個水杯內(nèi)水的溫度,引出溫度計—觀察溫度計—理解溫度計的原理—掌握溫度計的讀寫,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悟、發(fā)現(xiàn),基本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遺憾的是在引導孩子們學習識記溫度計指示的零下刻度時,安排的讀寫時間不夠,少數(shù)同學還沒掌握零下溫度的讀法和寫法。望下節(jié)課在復習鞏固。
冷與熱是學生的身體時刻能感受到的,和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觸摸四杯冷熱不同的水后,感受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差異,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和概括。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只知道冷熱而不知道具體的溫度有多高,引出溫度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溫度計是探究自然事物和現(xiàn)象的常用測量器具。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溫度計,讓學生自己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測一測等方法研究溫度計的用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親自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機會。希望使學生通過經(jīng)歷科學的“探究—發(fā)現(xiàn)—運用”的過程,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諸方面都得到協(xié)調(diào)和諧的提高和發(fā)展。通過實踐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溫度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能真切的體會使用溫度計認識事物特征的價值,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質(zhì),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茖W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課堂中第一個分組活動,學生小組分兩次按不同順序?qū)λ谋M行測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好,一共進行7分鐘的測量。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研究和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冷熱的觀察也不局限于課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積累,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
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質(zhì),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給學生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學生的主動探究為核心。課堂中第一個分組活動,學生小組分兩次按不同順序?qū)λ谋M行測量,并將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好,一共進行7分鐘的測量。從時間上來說,保證了學生探究的時間,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使探究的理念較好地落實在了課堂上。從學生的反映來看,學生對研究和描述各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有了自己的觀察和思想。學生冷熱的觀察也不局限于課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積累,探究自然就延伸到了課外。
篇三:溫度教學反思
冷與熱是學生的時刻能感受到的,和他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于物體的冷熱變化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感知,對于溫度計的了解也不太陌生。但是學生在感知冷熱的過程中,容易將錯覺當作科學,同時對于溫度計的使用方法也僅僅限于表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觀察和研究溫度計的主要構造,并能識讀溫度計的刻度,能把溫度計上的數(shù)字和物體的冷熱聯(lián)系起來,并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在講解之前,我出示3杯冷熱程度不同的杯子,讓學生通過手去感知冷水和熱水,凸顯物體的冷和熱,揭示溫度的概念。同時,設計了用手指去觸摸、感覺不同溫度的水溫。學生觸摸四杯冷熱不同的水后,感受冷水和熱水的溫度差異,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和概括。另一方面是考慮到學生好動,只知道冷熱而不知道具體的溫度有多高,引出溫度計,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一年中冬冷夏熱溫度不同,在理論上是無可置疑的。因此,我通過列舉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去說明這一“事實”。但是,我在這一個教學過程中卻在學生的發(fā)現(xiàn)中,把握住亮點,促進學生開展了新一輪的學習研究。在教學中為了一槌定音的給學生留下正確的深刻的印象,利用醒目的板書.實驗以及語言上的強調(diào)突出溫度計的原理.攝氏溫度的單位等物理知識.,從而落實教學大綱.讓學生自動回答同樣的環(huán)境下摸石頭和木頭的感覺哪一個比較冷,讓學生了解溫度需要用溫度計來測量,我們的感覺有時并不準確,調(diào)動了學生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有少部分學生并未積極參與其中,如何調(diào)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這是我以后都需要注意的,而且讀數(shù)時總有部分同學總把和前面所學的長度測量的讀數(shù)要求混淆,認為也必須估讀,這點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的。
篇四:教學反思 溫度計
教學中,我先以學生們在生活中用手觸摸冷水和熱水時的感覺(或經(jīng)驗)引出溫度的概念——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以及溫度的單位和簡寫。然后,再通過這種感覺來比較四杯冷熱不同的水(其中2號杯和3號杯的水溫是一樣的,但學生難以辨別),引出如何準確測量物體溫度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很高,這也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接著引出溫度計的教學,我先讓學生觀察溫度計,每四個學生為一組發(fā)一個溫度計,讓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然后進行匯報、交流,總結出溫度計的結構。由于三年級的學生事先沒有學過有關“熱脹冷縮”的知識,所以,溫度計的設計原理學生很難歸納和發(fā)現(xiàn)出來。于是我讓學生用手心握住溫度計的玻璃泡,體驗溫度計里的液柱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上升,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玻璃泡內(nèi)的紅色液體在緩慢上升,學生都感到很神奇。由此,引出溫度計的設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
接下來,我便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教學生攝氏溫度的讀和寫。在這里,零上的溫度的讀和寫都比較簡單,我先出示一些溫度讓學生讀和寫,再用ppt出示一些溫度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讀讀寫寫,這樣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讀和寫的行列中來,并且可以互相糾正錯誤。緊接著,出示零下溫度的讀和寫的方法,并讓學生跟著屏幕上的數(shù)字讀寫,然后用ppt出示幾個零下溫度,再同桌互相讀和寫。這樣練習下來,每個學生基本都學會了攝氏溫度的讀和寫。也為接下來的認讀溫度計模型作了很好的鋪墊。在認讀溫度計模型時,我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零上溫度、零下溫度及零度來指導認讀。并提醒,零一下的溫度越往下數(shù)字越大,但溫度越低。學生結合模型來觀察和理解,比較形象和直觀,也較容易理解。
本課的難點就是怎樣正確的讀出溫度計刻度上的數(shù)字,我設計為找三個學生上臺認讀我手中的溫度計。分別讓他們從仰視、平視和俯視三個角度來讀出讀數(shù),從而得出三個不同的答案,讓學生來判斷哪種認讀方法是正確的,同時用ppt出示這三種讀數(shù)方法,讓學生更形象、更深刻地記住只有在平視時讀出的數(shù)字才是正確的,最后在小組內(nèi)每人都讀一讀溫度計上的溫度,互相評價讀數(shù)方法是否正確,加深印象。
最后作為拓展和運用,我向?qū)W生們介紹了體溫計,并簡要介紹了它的讀數(shù)方法。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學得都很認真,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很緊湊、連貫地完成了。
由于課前我為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份記錄單,這樣學生們邊學邊記錄和練習讀寫溫度,可以說參與度非常地廣,學生的注意力也都很集中,學起來也感覺很快樂,我覺得我的目標達到了。
但在教學中我自身也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科學語言表述不夠準確、精煉,細節(jié)考慮不夠細致,課堂上,教師作為引導者,語言應該是精準、嚴謹?shù),但我覺得自己這一點做得還不夠,有待以后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篇五:四年級數(shù)學溫度教學反思
《溫度》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shù)》的起始課。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同時能夠進行正確地讀、寫。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溫度中的數(shù)學問題”是為學生理解正、負數(shù)的意義做鋪墊。
課標》強調(diào),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小學生學習的數(shù)學應是生活中的數(shù)學,是學生“自己的數(shù)學”,數(shù)學知識只有是來自于生活中的才會有靈性和活力。但生活中的數(shù)學往往只出現(xiàn)其最后的結果,而隱藏其本質(zhì)的屬性,因此,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將生活化常識轉(zhuǎn)變?yōu)閿?shù)學化知識,挖掘其數(shù)學本質(zhì)。本課力圖從溫度中的正、負數(shù)入手,借助溫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正負數(shù)的意義,為下一節(jié)課進一步建立負數(shù)的概念奠定基礎。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fā)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fā)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借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后,將教材上呈現(xiàn)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為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借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焙脛邮切W生的天性,更何況現(xiàn)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講的過多,還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時間的關系,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整節(jié)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后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還有待培養(yǎng)。
- 相關推薦
【《溫度》教學的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